立夏補老爸,榖雨補老母

今天是農曆24節氣中的「立夏」,台灣原本有吃「七家粥」的習俗。
所謂「七家粥」就是左鄰右舍7戶人家互贈穀類,再以自家5種不同顏色豆類熬煮成的稀飯,據說立夏吃「七家粥」,整個夏季都可以保平安。

過去台灣人在立冬時會進補,立夏也會進補,只不過立冬是「溫補」、立夏是「涼補」,都有養生的意味。

在中南部有立夏吃「匏仔麵」的習俗,「匏仔」就是匏瓜,或稱蒲瓜;因立夏之後,天氣就開始轉熱,民眾因而有吃「匏仔麵」涼補來增加氣力的習俗。

台灣有句俗諺「立夏,補老爸;穀雨,補老母」,是指在節氣交替時,以食補增強父母的抵抗力,以免長輩生病,充滿了孝親的意涵。
 

◎出嫁的女兒不要忘了 (台灣的母親節與父親節)
豬腳麵線,意思是可以幫父母補運延長壽命的意思。
◎在立夏當日,當兒女的,尤其是已出嫁的女兒,要準備豬腳,麵線,瓠瓜〈葫蘆〉紅包也是少不了的,回娘家幫老爸補身子,當然母親也包含在內,瓠瓜取其形,圓圓胖胖的豬腳,麵線,瓠瓜其意義是讓老爸白白胖胖的。
◎「立夏補老爸」,這習俗所代表的也是一種孝思的意義。但是這個習俗,因地區不同也就有所差異,如南投地區立夏買大麵回娘家,沿海地區則是在冬至回娘家補冬」。
◎因進入了夏天,天氣漸漸熱起來,體力消耗比較大,要先補充體力,應付未來夏天所須,以前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形態,在外打拼的當然是男人,所以對象就是父親了。以前因重男輕女,在閩南人的習俗中,是沒有母親節的,但有另一個重要的日子--是立夏。五月是孝親的月份,母親節是眾所周知的,但這是近二,三十年才熱衷外來節日
四月節,立夏通常在國曆五月五日或六日,農曆又稱四月節,據中國古時說法,『』是「」的意思,因為到了農曆的四月,春天播種的植物都已經長大了,所以把這個節氣叫做立夏。
◎台灣的習俗中,陽曆5月初5是立夏『立夏』這天,出嫁的女兒要準備豬腳麵線帶回去給娘家的父親吃,這種習俗稱為:「立夏要補老爸」這也是代表嫁出去的女兒的一種孝思。 
皇帝南郊迎夏,在古時候立夏這一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迎夏的隊伍從穿的禮服、佩的玉、坐的馬車及馬,甚至於是車上的旗幟,都要用赤色的,象徵著赤熱的夏天就要來臨了。
立夏吃七家粥 民間習俗式微

,立夏有句俗語「立夏起東風,十塘九塘空」,意思是立夏如果吹東風,今年就會少下雨,造成乾旱,要做抗旱的準備。
立夏吃「七家粥」、「匏仔麵」等習俗已逐漸式微,如今還非常懷念早年吃「七家粥」及「匏仔麵」的滋味,以及左鄰右舍互相餽贈的濃郁人情味

 

在立夏這天要煮好吃的七家粥給辛苦的爸爸吃,祝福他今年工作順利,身體健康的,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

◎冬至過後為一陽升,男主乾,主陽,節氣到立夏已五陽,而在立春時是地天泰陰陽交媾,一直到清明谷雨,故另一句俗語說 "清明 谷雨大細要做母",五陽後六陽就亢龍有悔,再來就陰氣下降,故須在立夏補充一下流失之體力
 
此外,客家人也有在立夏到野外採集鼠麴草,製成「草仔粿」(剌殼粿)或米苔目食用的習俗,據說可以在夏天減少長疔瘡的機會。

 

 



【本文】
  清明過後的的十五天便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穀雨就是「雨生百穀」的意思,因為這個時候農人已在田裡插了秧,正需要大量的雨水來濕潤泥土,好讓禾苗有足夠的雨水,才能成長茁壯。
    在台灣的習俗中,陽曆5月初5是立夏『立夏』這天,出嫁的女兒要準備豬腳麵線帶回去給娘家的父親吃,這種習俗稱為:「立夏要補老爸」這也是代表嫁出去的女兒的一種孝思。 
    立夏補老爸,立夏通常在國曆五月五日或六日,農曆又稱四月節,據中國古時說法,『』是「」的意思,因為到了農曆的四月,春天播種的植物都已經長大了,所以把這個節氣叫做立夏。「立夏補老爸」,這習俗所代表的也是一種孝思的意義。

  而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是「立夏」,時間在農曆的四月,夏是「大」的意思,因為到了農曆的四月,春天播種的植物都已經長大了,所以把這個節氣叫做立夏。在古時候立夏這一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迎夏的隊伍從穿的禮服、佩的玉、坐的馬車及馬,甚至於是車上的旗幟,都要用赤色的,象徵著赤熱的夏天就要來臨了。在台灣的習俗中,立夏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準備豬腳麵線帶回去給娘家這邊的父親吃,這種習俗之為「立夏補老爸」,這習俗所代表的也是一種孝思的意義。但是這個習俗,因地區不同也就有所差異,如南投地區立夏買大麵回娘家,沿海地區則是在冬至回娘家補冬」。
立夏時節我國各地飲食習俗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為"立夏"節氣。它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曆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在古代,立夏是一個重要節日,有許多的風俗,而且各地的風俗都有所不同,別有情趣。
各地不同的立夏飲食習俗福建閩東地區吃"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閩東周甯、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甯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江浙地區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光餅"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海螄、河豚、鰣魚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裏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當日,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台灣早就有自己的母親節和父親節
    屬於母親和父親的節日,重點不在於要請附母親吃什麼,或者送什麼,重要的是為人子女每天都要有一份孝「心」。
希望天天都是父親節,天天都是母親節。
大家都知道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這是西洋人傳過來的。
在台灣,其實很早就有自己的母親節和父親節!而且,他們每年都為期將近一個月。台灣有句諺語【立夏補老爸,榖雨補老母。】。
我們都知道農曆除了因著月亮繞地球運轉而創出屬於中國人的陰曆,這是西洋人所不懂的智慧;另外,農曆也因著地球繞太陽公轉而創出了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氣對照陽曆剛好是半個月。而我們的母親節與父親節就剛好分屬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穀雨、立夏。每逢這兩個節氣,為人子女者必須在榖雨前後和立夏前後買豬腳、麵線...等等回家孝敬父母(尤其是出嫁的女兒),也就是所謂的【立夏補老爸,榖雨補老母。】。因此,筆者希望台灣人過著西洋母親節的同時,也不要忘了也要過台灣人的父親節和母親節。如果可以,最好也把這兩個台灣的節日(正確說來是節期)推展到外國,讓全世界有更多屬於父母的日子。
其實,台灣傳統的節日相當多,有關於孝順的---父親節、母親節;有關於愛情的---七夕(七娘媽的生日);有關於信仰的---正月初九天公生、3月3帝爺公(玄天上帝)生、3月23媽祖生;有關於家庭的---除夕團圓、中秋團圓;有些是屬於華人文化,有些則是專屬於台灣的文化。不管如何,千萬別忘了台灣人自己的節日文化,如此也才能創造出自己最深刻的文化歷史。

復習一下24時節
1立春 春霧曝死鬼 夏霧做大水 霧不開 幔棕蓑 霧那開曝死烏龜 春天後母面 
2雨水 雨水連綿是豐年 農夫不用力耕田 雨水 海水卡冷鬼 
3驚蛰 二月初二彈雷 稻子卡重過秤錘 
4春分 春分有雨家家忙 先種麥子後插秧 春分有雨病人稀 五穀稻做處處宜 
5清明 清明雨 穀雨薑 清明風若從南起 預報田禾大有收 6榖雨 穀雨補老母 
7立夏 立夏補老爸 
8小滿 
9芒種 芒種逢雷每亦然 端楊有雨是豐年 芒種夏至 羨仔落蒂 
10夏至 夏至愛吃無愛去 喻太熱懶的動 夏至風颱就出世 夏至種子齊去 11小署 小暑驚東風大暑驚紅霞 颱風前兆 
12大暑 大暑大暑無君子 熱到把衣服脫掉 大署熱無透 大水風颱到 
13立秋 雷打秋 年冬高地半收 
14處暑 處暑 會曝死老鼠 喻秋老虎 一雷破九颱 處暑颱風多有雷則可化解 
15白露 白露勿身露 早晚要叮嚀 天氣漸寒多著衣物 
16秋分 秋分暝日對分
17寒露 稻那出無齊 牽牛就加犁 九月颱無人知 農曆 
18霜降 霜降風颱走去藏 
19立冬 立冬收成期 雞鳥卡會啼 立冬田頭空 
20小雪 
21大雪 小雪小到 大雪大到 指烏魚 
22冬至 冬至大如年 冬至圓吃落加一歲 冬至乾 濕過年 
23小寒 
24大寒 大寒不寒 春分不暖


◎立夏,我們的習俗是,出嫁的女兒要買,瓢瓜和麵條回去給爸爸媽媽吃耶。
 
只要是有潤月那年出嫁的女兒,就要在立夏前帶豬腳還有大麵(麵條)回娘家孝敬爸爸。這樣老爸就能身體健康吃百二
◎嫁出去的女兒潤年要給媽媽抽壽,就是買豬腳跟麵線給媽媽,就是抽壽的意思對,

遇到潤5月,女兒要買雙鞋送媽,現在知道了,我也要準備這兩樣去孝敬老人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立夏補老爸,榖雨補老母
    全站熱搜

    夏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